李外接式硬碟小英帶領工作室的小朋友開展暑期活動
  李小英SD記憶卡走訪困難家庭
  李mSATA小英和她的孩子們
  東方網記者程琦8月18日報道:“我期望和家人永遠在一起”、“期望下一個媽媽對我好一點”、“我期望奶奶身體健康”……這是崇明縣港西鎮北雙村“小英工作站”許願樹上,村裡留守兒童們許下的小ddr4 記憶體小願望。
  “小英工作站”的“愛心媽媽”李小英告訴記者,看著孩子們這些小小的願望,真的是心很酸。和家人在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對於大多數孩子來SD記憶卡說,本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可對於這些留守兒童來講,卻成為了一種期盼、一種奢侈。
  十年前的一次震撼與“愛心媽媽”結下不解之緣
  李小英,港西鎮北雙村村主任,在村裡工作了30餘年。而就在10多年前,李小英又多了一個稱呼—“愛心媽媽”。
  那是十年前的一天,時任婦女主任的李小英被一戶特困家庭所震撼:一間破舊灰暗的屋子,屋子裡除了一個竈台、一張床鋪和幾把農村老式舊台凳,沒有件像樣的大件;一個六十歲的老奶奶,穿著破舊的衣裳,一個約莫七八歲的小男孩,眼神里滿是膽怯。小男孩名叫小強,母親去世,父親離家出走,他與奶奶相依為命。
  聽聞小強的身世,李小英的心莫名地痛。她心想,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孩子怎能茁壯成長?於是當天晚上,李小英就回家與家人商量,第二天便與小強結對,當起了崇明島上最早的“愛心媽媽”。
  從此,冬天送棉夏天送涼,關心小強的讀書與生活,“愛心媽媽”的無微不至讓小強倍感溫馨和鼓舞。而就在去年,小強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崇明中學,拿到錄取通知書當天,小強撲到了“小英媽媽”的懷裡,泣不成聲。
  成立“小英工作站”助留守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幫助了小強,李小英的心與留守兒童貼得更近了。她發現,在農村,像小強這樣和老人相依為命的孩子不在少數,他們遠離父母,在家中孤獨地等待著。很多老人已經無力照顧日漸成長的孩子,於是他們中有些染上了不良習慣,甚至走上了歧路。
  李小英告訴記者,自己的兒子復旦大學畢業,目前在外企工作。她的家庭和諧生活美滿。她深知,一個家庭,小孩帶好了,家庭就好了,家庭好了社會就好了。可是,李小英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為了讓留守兒童們能夠得到更多人的關愛,李小英走訪了全村,發動村幹部、大學生村官、志願者參與,積極尋求上級部門、企業和社會的幫助,併在2011年11月成立了崇明縣唯一一個關愛留守兒童、特殊家庭孩子的工作站“小英工作站”。
  “小英工作站”從此就成了留守兒童的另一個家。工作站由35名志願者組成,村委會還專門騰出60平方米的辦公室為工作站的活動場所,給孩子們學習娛樂用。與此同時,還為每個孩子建立了《成長日記》,形成一人一檔的“愛心成長檔案”。如今,“小英工作站”已與33名孩子進行結對,通過生活上的幫一幫、學習上的補一補、心理上的聊一聊、情感上的連一連,孩子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在成長的道路上也少了些迷失。
  在記者採訪時,恰巧碰到小英工作站邀請了老師為孩子們講解葡萄的種植方法,並帶領學生們到田間地頭實地考察。李小英告訴記者,暑期這樣的活動每周舉行兩三次,孩子們暑假有了好去處,不會在外邊亂跑,又能學到東西,能看得出,孩子們很喜歡這樣的活動。
  投感情、做實事乾群關係靠點滴積累
  “愛心媽媽”工作已經做得有聲有色的李小英,其實還有本職工作,那就是港西鎮北雙村村主任。
  作為村幹部,李小英認為,做農村工作,平時要對百姓感情投入多一點,好事實事多做一點,關鍵時刻百姓就會站出來挺你。
  瑤瑤是小英工作站的結對對象,平日里“小英媽媽”對瑤瑤一家照顧頗多,瑤瑤爸爸出獄後,李小英還幫他找了工作。一次,瑤瑤家與鄰居家在宅基地界址問題發生糾紛,兩家人為了十釐米的界限問題鬧得不可開交,互不相讓。李小英到現場瞭解情況後,對瑤瑤的父親說:“你們兩家是隔壁鄰居,抬頭不見低頭見,前兩天你母親過世,他家不是還來幫忙的嗎?這樣吧,聽我的,就把這十釐米讓出來,行嗎?”見李小英開口,瑤瑤的爸爸才決定讓步。他說,“如果是別人,我是堅決不讓的,既然李主任說話了,這個面子我得給,你說讓到哪裡,我就讓到哪裡。”鄰居見瑤瑤爸爸讓步,也就不再鬧了。隨後,李小英又趁熱打鐵,給兩家的界址做下永久性標記,順便把界限附近樹木的問題一併處理完。
  李小英說,村幹部與村民之間的感情,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平日里與村民接觸的過程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如今,李小英已到了退休之年,可李小英告訴記者,她不打算休息,還要繼續幫助留守兒童。她說,每次聽到大伙叫自己“愛心媽媽”,她都感到特別還開心。當記者問她,這個媽媽打算當多久時,她很堅定地告訴記者,這是她一輩子都要做的事。  (原標題:“愛心媽媽”李小英:照顧留守兒童是一輩子要做的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r86xrtoi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