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微博)12G2000月24日訊 據法制日報報道,2013年是兩岸關係鞏固深化、全面發展的一年,雙方交流合作的質量效益顯著提升,機制化進程不斷邁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進一步夯實。展望未來,兩岸關係將在多個領域具有廣泛的合作空間和穩步邁進的動力
  兩岸經濟社支票貼現會互動亮點突出
  2013年,兩岸在經濟、社會交支票貼現流合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鞏固深化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交流格局。
  ECFA後續協商進程穩步前行,經濟合作制度化水辦公室出租平深化
  2013年,兩岸積極推動ECFA後續協議的落實、簽署和協商,併進一步加緊制度化合作關係。2月1日,《海峽兩岸投資保護和促進協議》、《海峽兩岸海關合作協議》正式生效。6月《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完成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有了法律基礎,框架機制不信用貸款斷充實。
  同時,“貨物貿易協議”協商逐步縮小分歧,“爭端解決機制”協商取得諸多共識,有望適時達成協議。12月,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第五次例會在臺北舉行,確定將儘快啟動第二家經貿社團互設辦事機構,兩岸經濟制度化協商管道更加多元、密切。
  兩岸金融合作取得階段性突破,進一步築牢兩岸經濟基礎
  兩岸金融合作空前緊密,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1月29日,大陸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台參加兩岸證券期貨監理合作平臺(通稱“兩岸金證會”)首次會議,兩岸共同宣佈六大證券市場開放措施,兩岸資本市場相互投資、證券業相互設點參股等均取得重大突破。
  2月6日,臺灣島內外匯指定銀行正式開辦人民幣業務。4月1日,兩岸銀行業監管機構簽署備忘錄,正式啟動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兩岸貨幣互通的實現成為繼“兩岸三通之後的第四通”。
  12月10日,大陸4家商業銀行在香港的分支機構在臺北同步發行寶島債,被視為兩岸金融合作新的里程碑,有利兩岸貿易和投資便利化。
  陸客赴台旅游、求學持續增溫,兩岸雙向交流邁進新階段
  大陸赴台旅游保持良好勢頭,尤其是赴台個人游發展迅猛。大陸在6月和8月共開放第三批13個赴台個人游試點城市。台當局逐步放寬限制,從4月1日起將赴台團體游每日配額上限由4千人次調高至5千人次,赴台個人游每日配額上限由1千人次調高至兩千人次,12月1日再次將個人游配額上限調高至3千人次。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大陸赴台團體游人次約為240萬,較去年增長約12%,赴台個人游人次約54萬,較去年增長約2.8倍。目前,兩岸旅游人數約占同期赴台交流總人數的75%,旅游已成為兩岸民眾交流的主渠道,有利消除隔閡、增進理解。
  台當局進一步放寬陸生赴台就讀限制,深化兩岸雙向教育交流。3月,馬英九表示,未來大陸學生赴台“朝放寬方向走”。3月12日,台當局宣佈擴大承認大陸高校學歷,由原來承認大陸的41所“985工程”大學學歷擴大至承認70所“211工程”大學學歷,總數達到111所。5月,台當局進一步鬆綁臺灣高校招收大陸學生政策,使招收陸生總人數上限增長近1倍,每年可新招陸生增至約5700人。今年,本科生實際招收量增長82%,碩博士生增長了約1倍。這有利於縮小兩岸雙向教育交流不等量的狀況,進一步增進兩岸青年學子的互動。
  未來重在築牢基礎力求突破
  未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仍將緊緊圍繞鞏固深化各項交流基礎的前提下,根據兩岸關係形勢的發展,順應兩岸廣大民眾的需求,推動各項交流合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兩岸在政治基礎和政治互信方面尋求新的發展
  2013年,兩岸關係在政治基礎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尤其是兩岸雙方就一中框架形成了更多的共識和更清晰的認知。但兩岸關係在前進道路上還面臨著“台獨”勢力搗亂、西方反華勢力阻撓等一系列難題,因此,兩岸仍將秉持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思路,在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互信基礎上,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進一步增進政治互信、保持良性互動。
  其中,積極推動兩會互設綜合辦事處、努力建立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直接聯繫及互訪、繼續鼓勵兩岸從民間角度就解決兩岸政治問題開展對話等,都將是未來兩岸關係在政治方面有所發展的重要方向。
  兩岸有望在推動經濟合作方面邁上新臺階
  2013年,兩岸簽署了服務貿易協議,啟動了貨幣清算機制等一系列重要的經濟合作。未來,在ECFA後續協商方面,兩岸將儘快完成貨物貿易、爭端解決等協議的磋商,努力實現簽署和落實。
  兩岸還將加強經濟領域高層次對話和協調,加快拓展產業合作,擴大雙向投資、深化金融服務業合作,推進區域經濟合作進程等,努力探索新的合作途徑,為兩岸經濟合作增添新動力。
  兩岸在擴大文化、社會交流方面將有更廣闊前景和合作空間
  目前,兩岸各界普遍呼籲建立兩岸文化和教育合作的框架性機制,包括可以適時探討和商簽兩岸科技合作協議、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合作機制等具體性協議,未來這仍將是兩岸雙方共同努力的方向。
  同時,兩岸社會、人員交流交往密切,已經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格局,但是仍有不少綠營人士尚未充分認識和瞭解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臺灣帶來的切實利益。因此,未來大陸方面仍將歡迎和鼓勵臺灣各黨派人士積极參与到促進兩岸交流合作的進程中來,這將吸引更多民進黨人士重新思考,增進其與大陸的互動。
  兩岸機制化合作全面性發展
  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機制化水平不斷提升,呈現出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交流全面鞏固深化的良好面貌和勢頭。
  各領域交流的機制化進程穩步邁進
  一是兩岸兩會新一屆領導人互動密切,鞏固了制度化協商機制。兩會保持了一貫的機制化交流互訪,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6月20日率團訪陸,參加了“兩岸兩會第九次高層會談”,實現兩會新一屆領導人的首次會面。海協會會長陳德銘於11月26日回訪臺灣,增進了兩會高層情誼與互信。
  二是兩岸再增企業家交流合作新平臺,填補制度化交流空白。2013年,兩岸順利舉辦了第九次兩岸兩會協商、第五屆海峽論壇和第九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鞏固深化了原有的兩會協商機制、兩岸民間交流機制和兩岸政黨交流機制。
  在此基礎上,兩岸將成立於2008年的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升格為“兩岸層次最高、最具權威性的兩岸企業交流平臺”,於11月4日在南京召開升級後的首屆年會。其成立為兩岸企業家交流合作搭建了大舞臺,標志著兩岸啟動了深化經濟合作的長效機制。
  三是兩岸各界鞏固並建立更多機制化交流平臺,密切兩岸民眾的直接互動和同胞情誼。兩岸各界為增進交流,在持續開展已有的互動平臺基礎上,新增了一系列適應形勢發展和民意需求的機制化平臺,包括首屆兩岸“文創匯”、兩岸四地青年論壇、海峽兩岸歌會、兩岸婚姻家庭論壇等,為兩岸民眾更直接、廣泛和深入交流互動創造了良好條件,加深了相互理解,密切了同胞感情。
  兩岸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基礎進一步夯實
  一是兩岸在鞏固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增進了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有力夯實兩岸政治互信。6月13日,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在與習總書記會面時首次獲馬英九授權宣示,“兩岸各自的法律、體制都實施一個中國原則,都用一個中國框架定位兩岸關係,而不是國與國的關係”。這是臺灣方面首次呼應大陸“一中框架”的做法。
  二是兩岸經濟合作水平進一步提高,邁上量質齊升的新臺階。兩岸貿易保持良性增長,雙向投資不斷擴大,產業合作逐步向更寬、更深領域拓展。據不完全統計,大陸與臺灣全年貿易額約為1971.4億美元,同比上升約21.1%。大陸對台投資額約為403.5億美元,增長約16.5%,臺灣對大陸投資額約為1567.2億美元,增長約22.3%。
  三是兩岸文化、社會的交流質量和綜合效益穩步擴大,鞏固深化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交流格局。特別是大陸方面一直鼓勵和支持臺灣各黨派人士積极參与到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來。在此鼓舞下,部分民進黨人士以兩岸城市合作和學術交流等形式與大陸保持互動。7月18日,“臺南市長”賴清德首次參訪香港。8月9日,“高雄市長”陳菊時隔4年再訪大陸。6月,主張兩岸務實交流的黨內“大佬”謝長廷在香港與大陸智庫合作舉辦民間性質的政治對話。這些事實充分說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經成為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並吸引部分綠營人士主動投身其中,為兩岸關係發展註入新活力。(作者單位: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
  責任編輯:燕子  (原標題:2013年兩岸關係盤點:鞏固深化全面發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r86xrtoi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